各位财务同行,你们有没发现税务稽查越来越严了?稽查人员那“火眼金睛”,不少时候就紧紧盯住你公司手里的发票。一个不留神,财务辛苦做的账,就可能引来大麻烦。不想因为发票惹上麻烦?今天专门整理出税务稽查中最常遇见的5类发票雷区,请大家仔细看看,提前排雷。
第一点:假发票、买发票,这是在给自己“挖坑”
有些公司觉得,发票不够?那就想办法“买”点回来充数,金额也不大,不会出事。但税务稽查人员可不是那么好骗的。发票真不真,上网查一查税号、验证发票内容是否和现实经营对得上,一下子就识破了。被查出来使用或买假发票,那麻烦可就大了,不但涉及税款要补缴,还有高额罚款等着你,甚至可能背上法律责任!风险成本太高了,千万不能碰!
第二点:发票票面信息瞎糊弄,报销审核在干嘛?
这种情况实在太常见了:开票人、收款人名字都没写全,盖的章歪歪扭扭压根看不清字迹;销售方税号和公司名字不符、开票的商品名称和实际买的货不一致...这些小毛病可能就耽误了公司报销。税务检查时,一张张票面问题积累起来,直接就成了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证据!再退一步,以后万一要抵扣税款或者打官司,这些资料有问题反而会成为拖后腿的证明!
第三点:别随便帮忙“开票”,也别开口求人家帮开
公司之间互相帮个忙?财务这上面可别“讲义气”!别人公司缺进项,就找你来虚开一张?或者你公司缺成本票了,让别家帮忙开一张根本没有业务的票?这种行为在税务稽查人员眼里可太明显了——业务是真是假,资金是否实际过账,银行和税务一关联就能识破。虚开发票是明令禁止的高压线,一旦踩中,企业和相关财务人员都可能面临刑事责任,后果极其严重。
第四点:员工报销发票时,把关千万不能松
有些同事报销时拿来的票抬头开错了?或者是“餐饮”变“住宿”?还有些干脆是个人消费的票,悄悄混在公司账单里报掉了?财务审核时如果没有严格把关,一旦被税务稽查人员查出来,这些虚报的费用不仅要剔除,补缴税款少不了,还会让税务部门怀疑你整个公司的账务合规性。审核制度再严一分,风险就少一分!
第五点:异常凭证拿不准,谨慎为上莫乱动
财务平时记得常关注税控系统或电子税局里的“风险提示”,收到税务局发来“此票需进一步核实”的消息时,千万别当看不见。即使发票看似没问题,但如果开票方已经被列入黑名单或者被查到有问题,你公司拿到的这种票可能被标记为“异常凭证”。这种“问题票”一旦混在账务里进行抵扣操作,等于把问题线索直接暴露在税务稽查人员面前,给公司招来麻烦。
核心就四个字:真实、规范。
税务局查得严格,归根到底是为了大家合规经营。财务人员在处理发票问题上,必须守住这条底线:真实业务用规范发票,票面内容准确完整,每一张票都经得起税务部门验证。一点一点的规范累积起来,才能挡住那看不见的税务风险!
电子发票的使用范围现在越来越大了,别以为电子票“透明可靠”就放松警惕。电子发票的接收、查验、存档环节同样要求真实规范,财务朋友们需要提前熟悉操作流程,避免在新形式下栽跟头。